2023-11-03 16:43:24? 作者: 來源:東南網(wǎng) 責任編輯:陳娜
|
志愿者與白血病患兒暖心交談。 東南網(wǎng)11月3日訊(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黃麗平 文/圖) 核心提示 白血病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福建每年新增白血病兒童約300例。如果從全國的視角看,每年平均新確診的白血病兒童約有15000例,給患者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與心理負擔。 白血病兒童家庭面臨的困難主要體現(xiàn)在高昂的醫(yī)療費用,這對許多家庭來說,是巨大的經(jīng)濟負擔。同時,照顧患病兒童需要家長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因病返貧現(xiàn)象屢見不鮮。此外,面對孩子的病情,家長會感到無助和恐懼。 為幫助白血病兒童家庭走出困境,早在2016年2月,“福州小家”項目落地,志愿者們?yōu)閬黹啪歪t(yī)的異地患兒家庭提供免費的住宿房間、整潔的廚房、日常生活物資、愛心陪伴關(guān)懷、手工課堂、親子教育、資源鏈接等服務。在此基礎(chǔ)上,9月9日,“微光計劃”白血病患兒關(guān)愛行動在福州拉開帷幕,旨在通過多維度的關(guān)愛和支持,全面提升白血病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(zhì)量,幫助他們克服困難,重拾生活信心。 日前,記者探訪了白血病兒童家庭、醫(yī)護人員、志愿服務群體,通過他們的故事感受生命的希望。 患兒有了“福州小家” 2023年4月2日,志愿者營家新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。 那是來自龍巖漳平的月月來到“福州小家”的第一天。“沒想過這么小的孩子也會得白血病。”在營家新的記憶中,那天,月月媽媽一手抱著月月,一手提著一袋換洗衣物走進小家,臉上布滿疲憊。 通過初步交流,營家新了解到月月是在一周歲做常規(guī)體檢的時候查出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,老家的醫(yī)生立即建議他們到福州的協(xié)和醫(yī)院進行治療。異地求醫(yī),他們不僅面臨高昂的治療費用,還伴隨著住宿問題、護理問題。 “原本開開心心的日子,卻變成這樣?!痹略聥寢屨f到這里紅了眼眶,懷里的月月一邊揮舞著手指,一邊不住地說“滴、滴”,讓人摸不著頭腦。月月媽媽告訴營家新,“滴”是模仿護士給她指尖采血。月月在“福州小家”安頓了下來,小家伙很聰明,長得飛快,幾個月時間她就不再“滴滴滴”了,開始學會喊“媽媽”“阿公”“姐姐”。 姐姐是指小家里兩個年輕的志愿者。她和很多孩子一樣,剛學會的新詞,怎么也得用用,明明什么事兒沒有,就喜歡叫叫你。營家新笑著說:“在辦公室時常聽到來自客廳月月的呼喚,都應不過聲兒來?!?/p> “福州小家”見證月月的成長,也目睹了她治療的艱辛。 一歲就患白血病,是屬于較為嚴重的“嬰兒白”,同樣的治療方案用在她身上格外艱難,化療第一步PICC置管都幾經(jīng)堵塞、發(fā)炎、回血、重置,到后期月月媽聽到護士說PICC管有問題都打怵。治療過程中月月還并發(fā)了肺炎、爛屁股、發(fā)燒咳嗽等癥狀,她很不舒服卻沒有辦法表達,只能整宿整宿哭,媽媽晚上整宿整宿照顧她,白天煮完飯喂飯,喂飯完又要煮飯了,幾乎沒有休息時間。 作為今年剛剛加入小家團隊的志愿者,營家新說她是從月月身上第一次知道白血病意味著什么。白血病不是她來這個崗位之前百度的一堆資料,而是一場真實沉痛的災難,山一般壓在患者家庭每個人身上。 “還好有小家,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辦?!碧崞稹案V菪〖摇保略聥寢尦錆M感激。 莊龍章作為“福州小家”發(fā)起人之一,同樣也是一名白血病患兒的父親,他太知道其間的痛苦曲折。白血病不同于普通疾病,治療費用高、周期長,正常要15萬元左右,時間小半年起步。這還是在相對順利的情況下,如果遇到感染,治療感染的費用往往比治療白血病本身更加高昂。 2016年2月18日,“福州小家”項目正式落地了。從1個到10個,從仙塔街到海底路,7年來,“福州小家”秉持就近醫(yī)院原則,專為來榕就醫(yī)的白血病困境兒童及家庭提供免費住宿、自助廚房、愛心物資,對于特別困難的家庭,“福州小家”還會提供個案籌款、患兒家長就業(yè)資源鏈接等幫助。 小杰是“福州小家”2017年5月接待的白血病患兒,那時候他才13歲,由于家庭情況特殊,他沒有監(jiān)護人,多數(shù)情況下是一個人來福州治療,醫(yī)療費用、住宿、吃飯……步步都是檻。 小家志愿者當起了他的臨時監(jiān)護人,化療、走療,往返醫(yī)院和小家都伴其左右。如今6年過去,小杰已經(jīng)完全康復,高了,也壯了。2023年9月9日,小杰受邀參加“福州小家”的公益日活動,和在場100多位愛心人士分享自己和“福州小家”的故事。會后,他一眼認出了當年陪伴他的志愿者施敏,他們像老友般親切擁抱。施敏攬著小杰的肩,驚喜說道:“完全認不出來了?!?/p> 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無聲的陪伴中,“福州小家”走過7個年頭,為病痛中的孩子撐起一個又一個治愈的小家,為他們守望、遮擋風雨,又帶著祝福目送他們結(jié)療,離開小家回到自己的家。 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這些年“福州小家”累計公益接待白血病患兒家庭2500余次,發(fā)放大米超過16噸、食用油3800余升以及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。項目于2022年8月在福建省民政廳登記注冊,正式成為一家慈善類社會服務機構(gòu),并配備全職社工,更深程度投入到白血病患兒的幫扶工作中,機構(gòu)名為福建省晨星大病患者恤病服務中心(以下簡稱“福建晨星”)。 挪去父母心中的“山” “我的吹得更高”“我的吹得更更高”…… 在“福州小家”里,兩個孩子拿著自制的鼓風機,在比誰的風力更大,還有幾個孩子在埋頭“趕工”,口罩都擋不住他們臉上的認真勁兒。一旁的三五個家長,圍坐在桌前,邊吃零食邊話家常,時不時看一眼玩鬧中的孩子。 只道是尋常家里的一幕,但這對于白血病兒童家庭來說并不容易。 精神高度緊張如驚弓之鳥,是白血病兒童家庭的“通病”,他們的頭上時時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:孩子能不能治好?會不會復發(fā)?他們一舉一動、一顰一笑都被孩子的病情所牽動著。 即便是莊龍章,他的孩子已經(jīng)“抗白”成功10年,成長為又高又帥的小伙子,但他心里的弦一刻都沒有松過,“孩子有個頭疼腦熱都嚇個半死”。盡管理論上三年是個檻,白血病患者治療后三年沒有復發(fā),復發(fā)的概率就很低,五年沒有復發(fā)就代表痊愈。 如果說免費住宿、愛心物資能夠幫助白血病困境患兒家庭抬抬手、松松背上的物質(zhì)壓力,那么這些心里的無形大山如何挪去?白血病困境兒童,困住他們的從來不只是疾病,還有因病情反復延伸出來的心態(tài)變化甚至心理問題,長期停學治療導致的文化知識水平脫節(jié),以及周遭對于白血病的誤解和歧視……而被困的也不只是兒童,還有家長,幾乎每一個白血病患兒的家長都承受著巨大的精神痛苦,在這樣的狀況下,他們的婚姻關(guān)系、親子關(guān)系往往也非常緊張,不少處在分崩離析的邊緣。 在多年深入觀察、陪伴白血病困境患兒及家庭后,福建晨星更深刻認識到,或許治療手段可以消滅癌細胞,但人文關(guān)懷才能治愈家庭心理陰影。因此,福建晨星組建強大的志愿者聯(lián)盟,依托愛心人士之手托住這些搖搖欲墜的家庭。 目前,長期參與白血病困境患兒及家庭關(guān)懷的穩(wěn)定的志愿者有200余人。其中,有機構(gòu)老師、有高校大學生、有團體、有個人,他們長期探訪、關(guān)懷小家家庭,做孩子們的大玩伴,也做家長情緒的出口,或什么也不做,只是在那些辛苦和經(jīng)歷里多停留一會兒。 有了“外援”,小家的日常生活就活潑明亮了起來,愛與歡笑取代了嘆息和眼淚。 “姐姐,三樓什么時候有活動???”小偉拉住營家新衣角仰著小臉巴巴地問。正在給殘留一桌子的鼓風機材料做收尾的營家新一下子被問住了?!盎顒硬皇莿偨Y(jié)束嘛!”孩子、家長、志愿者們笑作一團。 三樓是小家常規(guī)舉辦活動的地方,在孩子們看來,每次去三樓就是拆一個快樂盲盒。元旦節(jié)、兒童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、春節(jié),幾乎每個節(jié)日小家都會舉辦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。此外,福州西湖國際學校、福建師范大學協(xié)和學院、大象光年創(chuàng)造力中心等從事教育相關(guān)的志愿者老師和個人都會定期來給孩子做手工、帶孩子學習科創(chuàng)知識。 福建晨星自身的團隊也在日漸完善,并朝著專業(yè)化、規(guī)范化方向發(fā)展。據(jù)悉,目前團隊全職人員7名,5個持有社工證,加上志愿者,“7+N”的團隊模式能夠釋放更多能量幫助白血病困境患兒及家庭。 其中,最年長的社工是“60后”,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,很多時候家長更愿意和她傾訴心里的愁苦壓抑;最年輕的社工是“00后”小姑娘,心理學畢業(yè),她可以從更專業(yè)的角度為家長提供心理咨詢;宣傳人員則可以透過推文、短視頻等形式增加外界對白血病困境患兒的關(guān)注,破除誤解、消解偏見。 今年“99公益日”之時,福建晨星聯(lián)合福建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、福建省愛心之舟濟困公益服務中心發(fā)布微光計劃,在原有的免費住宿、愛心物資、陪伴關(guān)懷等服務基礎(chǔ)上,增加協(xié)助白血病患兒家庭就業(yè),開展公益課堂等內(nèi)容,旨在通過多維度的關(guān)愛和支持,全面提升白血病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質(zhì)量和康復情況,幫助他們克服困難,重拾生活信心。 守護生命最后一公里 “科技發(fā)展到今天,醫(yī)生面臨最大的困境已經(jīng)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,而是如何死去。”這是柯文哲作為外科大夫說的一句話,振聾發(fā)聵。 死亡質(zhì)量差在兒童領(lǐng)域則更加明顯。臨終的孩子,或是因藥物反應,或是因?qū)λ劳霾焕斫?,加上語言表達受限,他們比成年人更難描述這種痛苦,從而反映出緊張、恐懼、逃避等嚴重的心理問題。而此時他的家人往往還執(zhí)著于“搶救”,沒能及時干預和解決這些問題。 在多年來與白血病困境患兒家庭并肩而行中,志愿者們欣慰地看到許許多多孩子被治愈,按時長大,但也曾目睹一些沒有那么幸運的孩子,帶著悲痛沉入人海。 2016年5月,“福州小家”項目啟動后迎來第二個孩子——只有6歲的多多。哪怕過了7年,當年陪伴他的志愿者陳瓊?cè)A依然清晰記得他那蒼白卻帶著倔強的小臉龐。每次到醫(yī)院探訪,看到他薄薄的一層皮膚里埋著的細細針頭,陳瓊?cè)A都忍不住眉頭皺成一團。問他痛不痛,他說:“痛,但是我能忍下來?!笨墒撬f他害怕死,因為不知道死是什么。 多多的話帶給小家志愿者團隊極大的震撼和思考:當孩子的病情發(fā)展到不可逆轉(zhuǎn)的局面時,是否可以選擇好好說再見?孩子的恐懼、家屬的憂傷是否可以被愛和溫暖所替代? 如果不能夠改變結(jié)果,那就改變過程吧。之后陳瓊?cè)A和幾名志愿者經(jīng)常去看望多多,用繪本的方式告訴他,死不是生命的終點,而是開啟新世界的另一扇門。多多的離去是福建晨星投入兒童舒緩安寧服務的起點,截止到2023年,機構(gòu)已累計為13個臨終患兒提供居家安寧,包括但不限于陪伴關(guān)懷、根據(jù)不同年齡段孩子進行針對性生命教育、完成孩子最后的心愿、后事料理以及家屬的哀傷輔導等內(nèi)容。 小雨是這13顆溫柔明亮的星星里的一顆,她笑起來很好看,蒼白的臉龐嵌著甜美的酒窩。她的頭上常常裹著不同樣式但同樣好看的頭巾以遮蓋裸露的頭皮,再綁上一個酷酷的蝴蝶結(jié)。小雨住進小家的時候是14歲,相比許多懵懂的孩子,已經(jīng)不需要和她解釋什么是死亡,什么是離別。 自小雨入住小家,福建晨星就組建了一支穩(wěn)定的志愿者團隊陪伴她。小雨很喜歡這些哥哥姐姐,每一次的探訪,志愿者根本不用去想該說什么,她就有好多事情和大家分享:剛做好的手工、承載心意的祝??ㄆ?、香味撲鼻的烘焙小食、最近遇到有趣的事,甚至還會給志愿者看自己平時做骨穿的地方,還有手臂上斑駁的針孔。那些明明帶著傷痛的印記,在她飛揚的神情、柔聲的話語里似乎也變得明亮了起來。 小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安靜得好像睡著了一般,14年的腳步串聯(lián)起來或許不長,但每一步都踩在認識她的人心里?!笆沁@些孩子堅定我們做兒童舒緩的信心?!标惌?cè)A說,“每一個生命,無論長短,都應該被尊重、被愛護、被溫柔以待?!?/p> 2023年3月,福州市第一總醫(yī)院開設了我省第一個兒童舒緩安寧病房“拾光小屋”?!笆肮狻保鉃槭叭」怅?、陽光,更是生命之光。福建晨星在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,安排了有多年居家安寧服務經(jīng)驗的資深志愿者陳瓊?cè)A入院實地服務,這是福建晨星在舒緩安寧事業(yè)上的重要轉(zhuǎn)折。 截至2023年10月,陳瓊?cè)A在福州市第一總醫(yī)院安寧療護科深入服務的兒童舒緩安寧個案已有6個。 “福州小家”實景圖 志愿者給白血病患兒慶生。 三口之家在“福州小家”吃飯。 志愿者給“福州小家”送來愛心物資。 |